2025年01月11日

特稿|| 我身边的那些基督徒创业的故事

作者: 王政民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9月30日 10:39 |
播放

2010之前,中国基督徒的职业特征一直大多是以农民、里的工厂打工者和公司职场白领为主,除东南沿海地区之外,很少有民间个体基督徒企业家。

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工商社会的形成,以及中国式创业潮流的开始,基督徒的创业潮逐渐兴起

一、我身边那些基督徒创业的故事

1、小北和小妍的奶茶店

小北(化名)弟兄,90后,还不到30因为婚后肥胖,肚腩加上双下巴,加上是暖男一枚,笑起来眼睛眯成弯弯的一条缝,让人感觉很萌,所以常常被人叫做是“大白”。

不过仍能看出他几年前瘦的时候相很英俊,加上1.8的个头让女孩子很有安全感。而且,说话得体的同时常常冷不丁幽默风趣一下,颇有亲和力。

他和太太是在读大学认识的,两人都来到苏北一个线小城市,恰好在同一间大学生团契聚会。

小北当时是小组长。大学生团契是缺乏稳定性的,所以没有专职的牧师进行驻堂牧养,只有团契弟兄姐妹之间的互相自助牧养。

在小北毕业那年,他到上帝的呼召,于是了全职传道人,其实本来他心里也有很多人生的打算,比如他想和太太小过一个精致的人生,不缺,他的亲戚朋友帮着他设计了一个可以赚钱的人生规划。但在心里斗争和祷告后,小北与太太最终还是决定带领团契,因为想那些年轻的学弟学妹还是需要一个团契牧养。

在做这个决定时候,团契里那些毕业了已经在工作赚钱学长们对进行了一番鼓励和承诺,说一定会在生活供应上为祷告,使不缺乏,说只要有自己吃的,就有他吃的。但小北后来发现,这些话只能听一听而已后来几年他的日子缺乏的时候,这些人并没有出现过,只是在遥远的城市过着自己的生活。

在外人眼里,传道人世俗的欲望很少,只要买几身衣服就行了,除了吃主日和周间聚会信徒带去的饭菜,当天吃不了的话周见吃剩下的就行妍最开始也是觉得自己作为传道人的太太很荣幸,觉得要高标准的要求自己,以身示范给团契其他的信徒看。

过不了一年,小夫妻就发现生活还是需要经济基础的。教会发的生活费是一个月两千。虽说小北不用租房,但实际上花销却比这个大,电话费交通费探访费这些一个都不能少。尤其和弟兄姐妹在一起,花钱不能很拮据,否则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所以,小北常常看着自己的钱袋瘪瘪的内心觉得很惆怅。

小北毕业后就全职服侍,没有读神学,所以在度过了前期新手传道人光环之后,就开始觉得在讲道内容上需要突破了。于是他想买一些神学书,这些还是专业性的神学解经书,这类书很贵虽然听起来一个月才几百块钱他买得起,但也舍不得。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很糟糕尴尬,因为在大部分看来几百块钱,自己这个时候竟然舍不得拿出来。

在和太太商量后,两个人觉得,需要在全教会之外找个工作,这个工作既不能影响服,还能解决生活基本需要。于是两个人经过祷告,开了一个奶茶店。

这是两个人第一次做生意,父母和亲戚给了启动资金然后几所大学交界的街上租下店面,两人进行精致的改装买来设备,开始营业

小北和小妍才20多岁的年纪,长得青春年少,一个俊男一个靓女,加上笑容也明快轻朗,蓬勃有朝气,家看上去普普通通四线城市饮品店硬生生经营出了一种青春偶像剧的感觉,所以生意特别好,路过的学生们很喜欢来这里点一杯奶茶,聊聊天,感觉时尚和温馨。

虽然生意很好,但一个几平方的饮品店不了太多的钱。所以,两个人不敢奢望买房,只是买了辆车参加教会聚会和团契活动方便。他们把赚的钱用在了自己学习买书成长、和照顾教会有需要的弟兄姐妹身上,另外就是存了起来,以备将来不时之需,因为毕竟团契能带来的收入太少太不稳定。

这对年轻的夫妇也常常接待各地来的一些基督徒。这些路人看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觉得两个人身上独立的精神气质让人羡慕。有时小北外出参加一些教会之间的短期联谊,人们都觉得小北不太像他那个地区的传道人,因为他从不哭穷,从不以各种借口来募捐,反而谈起自己最近对信仰和神学的思考,让人觉得谈吐不俗

谈及自己的创业之路,小北并没有认为自己有着长期规划,他之所以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养家糊口,其次是为了更好地在教会服事,是环境倒逼不得已而为之走出的一条新的自立之路。

事实上,小北并非个案,有不少和小北类似的青年传道人或教会的小组同工,他们应该是基督徒创业潮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们为了带领弟兄姐妹,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在世俗社会的工作上不可能有这样灵活的时间,于是就想到自己开店或做些小本生意

这类弟兄姐妹的创业通常并无长远规划,只是为了生活的一种权宜之计,比如他们认为这个行业在两三年内只要可以看起来能养家户口就这也导致他们自己所在的某一个行业的行业理解还没有多少深刻

而与此同时,他们的信仰伦理和小本生意中的利益也常常发生冲突。小北告诉笔者今年由于城市规划,几所大学搬迁,现在自己的奶茶店人流急剧减少90%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并没有学外邦生意人的做法制造一个好看的营业流水,然后假装自己有事,把店转出去,因为自己知道,学校搬迁的话客源肯定会减少,自己不愿意找一个无辜的接盘人,所以现在也只能自己硬撑,而今年恰好妻子也刚刚生了孩子,生活需要更多了,未来到底该如何兼顾服事和生活,对他仍旧是个不容易的话题。

2、湖北C牧师蜂蜜的故事

和小北不同,湖北C牧师结婚多年,一点都没有染上婚后肥胖的问题,看上去非常精瘦。这可能与他常常费心费力有关系。

一方面,他做牧会,得照顾教会里面几十个弟兄姐妹,他还常常带着几位抑郁症的基督徒照顾他们;一方面,他没有从教会领薪水,而是白天在一家公司上班补贴家用;一方面,靠着打理蜂蜜生意,老婆和两个孩子多点生活费,也可以给教会弟兄姐妹一些帮补。

辛苦虽辛苦,但他自立更生的做法在基督徒创业圈子里小有名气,尤其赢得一些基层牧者的敬佩和效法所以他还有了第职业:带领A市周边几位也想创业的弟兄一起创业。

C牧师太太长得像大长今里的李英爱,秀外慧中,贤惠和勤奋,对乐器很熟悉。现在在一间幼儿园当老师孩子们都喜欢。

C牧师和妻子在温州认识婚后最初来到A市刚生了第一个孩子他们来武汉时,并未做好任何的准备,不知道在一个城市生活所需要的艰难,但是他们因为年轻,对未来有很多畅想,就来到了A市

他们最初的异象是在湖北A城市建立打工者教会对上帝的信心和呼召都很强烈就这样,他们夫妻一边工作,一边服教会。

C牧师上一份工作是做一种高校和科研设备的销售工作,在跟教会弟兄姐妹的交流中发现,年轻人越来越对创业感兴趣,加上各种时代的变化导致创业对他们也成了生活的刚需,于是崔牧师就提议创办一个工作室,让大家在一起共同创业,这个工作室的费用,大家共同承担,每个人把自己的创业想法在这里孵化。

C牧师曾经神学时的一位女同学毕业后嫁给了一个主内养蜂人,这个姊妹带着蜜蜂,从南到北,从北到南,一直养蜂取蜜,他们时常觉得可惜,因为自己做的很好的蜂蜜都被一些商家买去,然后掺假售卖。而主内的弟兄姐妹没法享受百分百真蜂蜜,于是这个姐妹联系到了C牧师。

两个人最后商量着在网上经营主内的蜂蜜产品,并且从源头到商品都可以展示给顾客看到底是不是完全百分百的原蜜。他们的真诚了主内市场,销售情况很好。

这样的合作创业不仅帮助自己的同学夫妇的生活,而且C牧师夫妻的生活逐渐改善,略微宽裕些,创业也让他的视野更开阔,性格也更自信,于是他也帮助教会逐渐添置了很多现代化的设备教会格调开始显得大气

其实只要传道人一自立,生活不用富裕,但只要有基本的经济收入后,就不会像之前那样抠抠索索的,也不会因为缺钱而导致尽可能巧立名目搜刮信徒的钱的话,教会的气氛就会温馨融洽很多,人数也会增多。

C牧师说到,自己走上创业也算规划型的。因为早在温州最开始做传道人的时候,他发现传统教会里传道人因为没有薪水也不自己想着自立更生,所以非常依附教会和信徒,或者让信徒奉献或者找各种依靠,导致传道人的心理和牧养都不太健康信徒会指责传道人贪婪。所以他不想完全依靠教会发工资,很希望自己经济自立,可以人格独立,这样教会也会健康很多。

不仅如此,C牧师的自立态度也影响了教会的信徒。C牧师的教会隔壁的房子他们租了下来,一些创业的基督徒一起分担房租,当做办公室,他们有的在创立家政服务公司,有的经营淘宝店、有的做花店,有的做网上民宿店。大家一起交流创业过程中的心得体验,分享心酸,同时还分享有限的资源,互相帮助。他们创业的共同之处是,每个人都明确知道自己是为了人生和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以新的人生阶段来荣耀神。他们所在的教会群体也都很支持他们,为他们祷告。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个共同的时代特点,就是高度依靠互联网以给中等收入群体提供第三产业服务为主要手段

不过,他们的创业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大家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而且对所属行业都在摸索和积累行业理解的阶段。所以,创业的愿景和现实有明显的差距,并没有一举成功的体验。但大家都很自律,都知道创业的不容易,都很依靠神。

3、越来越多年轻基督徒投身创业

这是一个鼓励创业的时代。基督徒也不例外,被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浪潮所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其中。

苏州的王姊妹之前导游十几年,对于旅游行业理解很深,但去年发现自己需要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在朋友的帮助下,她认识到,导游如果一直做下去的话,没有更高的提升。所以,她最后决定自己创业

去年,在教会弟兄姐妹的祝福下,王姊妹加盟了一间正规的旅游公司,租了店面开始营业。自己独立设计旅游线路,负责投放广告,带游客出行。公司负责为她提供旅游大巴和线路航班。目前,她的事业处于稳步上升期,因为作为一线导游出身,能理解游客的需求。

张姐妹也在苏州,她大学毕业后在老家一间事业单位上班,工作稳定但缺乏激情。十年前,自己来到苏州,在一个台湾籍商人的企业上班,一直依靠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做到了中层管理。五年前,开始与朋友合伙创业,开了间物流公司,主要做国际商业物流。由于过去的积累,她知道各个公司跨国物流的痛点,自己优化了很多物流流程目前事业稳定。

杭州的杨弟兄是某高校金融工程博士,毕业后与合伙人一起进行创业,开设了一个期货工作室,帮助高净值客户进行资产管理。这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他和合伙人制订了一些稳健保守投资策略,符合基督徒商业伦理目前资金管理规模七千万,由于知道自己是基督徒,他的投资不冒进,回报率期望值不设定抬高,所以截止到目前,营业一直很稳定。

创业潮兴起的原因

创业潮的兴起和时代背景、以及中国教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可以说,中国教会的发展轨迹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1949年之后的第一个30年里,基督教和其他正常的社会结构一样被特定时期的历史环境限制。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空间扩大,基督教也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这种大的背景,造成了之前教会的成员大多以低学历和农村地区为主,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地区的具有基督徒身份背景的年轻人作为打工者,进入城市,建立了教会。与此同时,随着社会持续的开放,具有海归背景的中国知识人和大学毕业后的职场基督徒也成为中国教会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开始提高了教会整体的知识水平。

除了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为基督徒投身个体创业带来一个基础之外,以下三个原因也值得注意:

1、神学的突破
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教会作为与主流社会理念不同的一个话语体系被长期排斥,这造成了社会对教会的认可度较低。教会本身为了信徒的信仰需要,长期宣扬受苦神学,认为受苦是信仰的本质,一切宣扬基督徒舒适和较高生活水平的追求都被看为追求世界不看重信仰。

但随着整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大中型城市生活的基督徒在衣着打扮吃穿用度上,都必须适应职场适应社会。比如,基督徒职业女性,也都不再是以前过于陈旧保守的穿衣,而是要考虑得体和时尚这些具体时代背景和生活的变换,也要求在神学上需要作出调整,基督徒的信仰本质不再认为仅仅是受苦,而有了新的信仰内容,比如要用福音更新支离破碎的世界。可以说,神学进一步引导信徒向着时代去积极探索和融合。

2、创业基督徒知识的储备和经验的积累

3、以前社会上的知识分子,都积极进取进入体制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为荣。近几十年,随着民间社会和体制外工商经济的发展,很多优秀的知识人才不再以进入体制为唯一出路,并且追求基督信仰的空间也扩大不少

农村的基督徒子女在大学扩招时,很多考进了大学,他们要么考了一本,要么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具备了创业的知识储备。同时这些人在社会和工作上有了十几年的经验积累,一般都脚踏实地稳健做到了企业的中层管理的水平,他们在创业所需要的资金、人脉资源和工作经验上对行业的理解上,都具备了足够的积累。

4、就业压力大

中国大学扩张后,每年毕业生数百万,社会可提供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不多,同时农村年轻人不断的融入城市,僧多粥少,就业机会被争夺,基督徒在和世俗社会的工人竞争中,有时由于商业伦理的原因,基督徒必须遵守基督教的行为和商业伦理,在世俗公司和企业工作,由于有时候的要作假,基督徒的内在良心备受煎熬,所以基督徒群体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麦子稗子也来

马太福音13章中,耶稣在说到撒种的比喻后,紧接着就说到了一个麦子和稗子的比喻“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 及至人睡觉的时候,有仇敌来,将稗子撒在麦子里就走了。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田主的仆人来告诉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 主人说:‘这是仇敌做的’”

月亮的背面是阴影。这个时代,一面,创业潮在发展;一面,传销的毒瘤也在长。基督徒的创业潮同样也不例外。

而因为创业最难的难点之一是寻找销路,所以不知不觉之间,身边一些弟兄姐妹被“传销”背后的逻辑吸引,最终挂着“创业”的羊头,耍的却是“传销”的路数。

生活在江南三线城市的J弟兄家里是世代基督徒,老家有个农场,一直种植水稻。在此之前,江弟兄做过很多工作,但都发现并不理想,仅一个普通职员而已,工作质量不高,很劳累,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于是在2015年,J弟兄借鉴了在农业领域创业颇为成功的一位前陈良宇的朋友的案例,他在上海金山区种植有机大米,依靠自己的人脉,将产品推向全国,产品很高端,但有着自己的固定的消费群体。

江弟兄在决定创业时研究了当下的社会消费结构,认为人们仅仅为了填饱肚子的时代过去了,人们开始追去轻奢高质的中产生活了,于是把老家的农产进行改造,主要种植有机大米,没有任何的添加剂,不用化肥,而且不终止转基因水稻,而采用的口感上乘的低产水稻。

江弟兄认为,有机大米的产品过硬,有这种质量检测的证书,就能很容易的找到消费者,因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当他投资数十万把有机大米标准化袋装后,却发现销售渠道是个问题。因为自己没有渠道终端,不能再各大超市摆放,只能依靠网络销售,所以销量不是很大。

这个时候,J经人介绍的一位所谓的基督徒朋友给他说了一个传销式的销售模式,即A推荐B购买大米,A能赚其中的提成,B推荐C购买大米,A还能赚提成,这样不断推荐下去,A总能因为点位高,吃着提成,就算自己什么也不做,也能坐享自己伞下会员的提成。

购买大米需要加入成为会员,会员费是3000这样看起来并不是天价,但是层层提成,这个利润来源不是来自大米本身,而是来源于会员的层层充值。

J弟兄认为这不可持续,因为他发现,很多人不买大米,而是热衷于发展会员,为了赚取伞下会员充值的提成。他想,自己是被传销利用了,自己的产品成为了传销制度中虚拟的产品。于是他果断停止了这样的销售模式,转而扎扎实实的进行实体销售。

但是,他自从接触了传销制度逻辑后,思想被置换了,他目前的零售也还带有不少传销的性质,比如你买大米花3000元充值,一定时间内我把大米按照零售价给你,然后你在买到了商品的同时,你的3000元,我再以现金的形式慢慢全部返给你。以此手段,来吸引人加入。这不符合最基本的零售规则,这并不能长久,但他认为这不再是传销了,不是拉人头了,并被他看作为是新的零售制度的创新

J弟兄的例子也让人看到,当基督徒投身商海创业时有时候需要到处去接洽合作伙伴,认识人脉和商业圈,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接触到各色投机取巧的朋友,他们会不知不觉间把不正当的商业模式介绍给基督徒创业者在没有分辨能力的情况下就很自然走向了歪路。或者即使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但在利益的诱惑和亏损的压力下,若没有强大的信念和伦理观,很容易走偏。

但当下可以帮助和辅导他们的牧者,却并不多见。

基督徒创业潮的特点和未来

观察当下大多基督徒创业者,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有着明确的创业意识,但是普遍后援资金不足。事实上,很多行业需要长期积累,熬过初创期会稳定下来,但大部分基督徒都处于艰难的初创期。这是时下基督徒创业第一个特点。

第二很多基督徒创业做公司质量不高,并不是进入非常的细分服务深耕细作,而是找到一个基础的服务业进入。这类创业项目可取代性很强,初期要求创业者付出很多艰辛才有可能被认可

可以说,基督徒创业潮仍处于萌芽期。这粒芥菜种子般,对中国教会而言仍是新生事物。这颗小树仍是发苗期,它能长穗、结果实,仍旧是面临着许多艰难和阻力的话题。

那么,基督徒创业潮流的未来是怎样的呢?

1、一方面,教会持更为支持的一种态度,教会不再指责基督徒创业者是爱世界。很多年前,山东某个教会的传道人在庭院里种了很多小桃树苗子,认为几年后就能长大结桃子,可以吃,可以卖。但其他信徒指责这个传道人,认为这是为吃喝和未来筹划而且认为与其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的桃树留给子女,不如把基督徒贫穷坚忍的好形象留给子女更好,在世的贫穷是给天堂自己的产业积累。

现在则不同了,若有基督徒投身创业,教会都会祝福,传道人也会出席他们的开业典礼,信徒也会优先选择基督徒创业者的服产品和服务。教会越来越鼓励信徒的创业,鼓励信徒做职业的长远规划。

2、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创业项目是基础性的服务行业,所以需要长久的声誉积累,基督徒大部分拥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所以在未来可期的是一批基督徒小型服务公司开始被认可,逐渐也可以作为教会弟兄姐妹的一种就业机会

3、但值得注意的是,基督徒创业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是和信仰冲突的,很多基督徒不知道怎么处理。比如家政行业,有些双职工家庭,需要请保姆做饭和接孩子。有的保姆给雇主的孩子讲圣经故事,而雇主虽然钦佩基督教信仰,但不愿意让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接触信仰,但保姆认为这是作为基督徒的选择工作场所是自己传福音的好机会,无论得时不得时。

很多基督徒认为,基督徒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接触人传福音,另一些基督徒认为,这样的话,会让雇主对基督徒产生反感,不利于工作本身。所以,工作和信仰的关系,这是未来一个争论点。到底该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这是需要神学解释的,目前中国教会对此还没有压倒性的神学共识,所以,基督徒的工作伦理普及是个大问题。

行业的选择也是一个问题很多基督徒由于教派的原因在行业选择上面临限制。比如改革宗的信徒不选择周日需要营业的行业创业,他们主张周日是献给神的,不能营业,所以理发店酒店饭店等他们都不会去做。还有很多福音保守主义教会的信徒不去选择小额信贷和资产管理期货股票的经纪服务,因为认为投机和高利贷行业不适合基督徒。还有基督徒认为不能在文化领域创业,因为文化传播行业职员都是美女,喜欢穿高跟鞋和裙子,基督徒看了会想入非非。所以,在未来,需要教会有创业建议的探讨。

后记:

中国很特别,姓资姓社是国家性的大型争议,而在教会,基督徒能否创业,也长时间称为争议。仅仅在近些年,才逐渐被教会接受,认为基督徒可以创业,并且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

在这一波创业潮中,有一些先行者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行业选择行业理解经验资金人际关系处理神学援助创业和信仰的关系和教会的关系内部管理模式、工作伦理......这都是我们遇到的最新的教牧课题

这些都需要上帝保守下的基督徒们更多思考和实践,摸索出新的工商社会这个时代背景下基督徒创业共识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